长途漫游费早在2017年就已取消,但据北京青年报4月12日报道,许多移动用户发现自己仍在支付“家庭省”、“国内漫游计划”等相关费用。报道称,从全国长途漫游费取消之日起,某用户手机号码已被收取漫游费43个月,相关短信收费账单并未显示这一明细;有消费者吐槽,因为金额不多,每次扣费都不重视。中国移动客服解释说,如果用户没有主动取消服务,即使该服务已不存在,仍会扣除费用。
既然国家已经禁止电信运营商收取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那么无论用户购买了什么样的套餐,也无论用户是否主动取消,运营商都没有理由继续收取漫游费。客服称,漫游费不存在,应该正确收取。不是公然违反国家政策吗?即使不能主动更改用户套餐,是否应该通过打电话等明显形式尽到了提醒告知的义务?
针对媒体曝光,中国移动12日回应称,北京移动推出了“漫游优惠计划”,新闻中描述的仍在收取的费用是“漫游优惠计划”的月租费,并非长途漫游费,客户可以退订;对于此次事件反映的问题,我们将吸取深刻教训,加快完善相关产品体系,优化服务流程和客户解释。积极回应问题,诚恳吸取教训的态度值得肯定,但长途漫游费是否包含在“漫游优惠计划”套餐内,似乎还不清楚。由于消费者原本不用支付漫游费用,因为没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退订,所以花了好几年的钱。运营商是无意的还是心知肚明的?对于这种漫游套餐的相关收费,吐槽的消费者不止一个。为什么之前没有优化服务流程?
套餐内的漫游费和相关套餐功能费大多不贵,但几个小钱流入运营商的腰包,就暴露了吃相难看、服务粗放、对消费者的不用心。据介绍,目前仍有不少漫游费等收费项目关闭但未取消,使漫游费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不少网友感叹“并不意外”“习惯了就好”。把瞒天过海的“小动作”拼凑在一起,折射出企业管理的漏洞。如果把设立隐性收费当成潜规则,误导消费者,加重用户义务,不仅说明逐利心理超越了对用户应有的尊重,也超越了商业道德甚至法律的界限。运营商不止一次悄悄吸钱,让用户一次次吃“哑巴亏”。对此,监管部门应及时行动,依法规范;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看看用户重点吐槽的收费项目是否违法,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电信领域的经营秩序。
无论是运营商不能主动更改用户套餐,还是用户不主动取消套餐,都不是漫游套餐功能费继续流行的挡箭牌。如果常年给用户挖坑,消费者最终还是会选择用脚说话。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尹据
编辑:尹
过程编辑:郭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reetrip88.com/baike/17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