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Grad成立于2015年,2021年成为独角兽企业。同样在2021年,与upGrad一起,印度还有其他极具发展潜力的独角兽企业。印度全年共新增46家独角兽企业,同比增长383%,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总数达到90个,居世界第三。事实上,2010年,印度历史上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在线旅游公司MakeMyTrip就诞生了。很难想象,印度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估值、涉入度在短短10多年间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直到2023年仍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究其原因,印度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市场优势和一个政策因素,即劳动力和消费潜力的优势,以及政府的帮扶政策。
结合目前披露的数据,印度人口估计已经超过14.1亿。庞大的人口基数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优势。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接近70%,每年有1200多万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据印度媒体报道,预计到2050年,印度将再增加1.83亿15岁至64岁的劳动者。这样的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使得印度的创新创业环境享受到了红利,尤其是在数字经济领域,为众多独角兽企业的建立和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口多的优势不仅是为国家提供大量劳动力,还能促进国内消费升级,从而促进新兴消费需求的产生和相关产业的迭代。2016年,得益于印度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改变,印度首个用当地语言分享生活方式的社交商务平台Trell诞生了。2021年成功实现本地首次公开募股的Zomato,主营服务点评和外卖配送,也是大规模挖掘市场消费潜力的产物。印度在线打车软件Ola获得150亿卢比融资,估值超过70亿美元,计划2023年上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印度的在线聊天软件ShareChat,印度的在线支付软件Paytm。可以说,印度很多企业家在借鉴了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情况后,有选择地将自己已经被资本和大众认可的商业模式本土化,并结合印度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为大众创造了需求,带来了商机。
除了市场作用,政府多年倡导的“印度制造”也在帮助这些独角兽企业。2014年实施“印度制造”计划,致力于推进税收、土地和劳动制度、投资准入制度改革,旨在改善营商环境,启动新一轮工业化。2020年“自力更生”计划的实施,可谓是“印度制造”计划的重要推进。在政策颁布的同时,政府的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相当大的资金支持,并努力吸引外部投资,这对独角兽企业的诞生和后续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今年,印度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再像前两年那样快速发展,目前处于稳步扩张阶段。此时,印度很多业内人士开始认真思考印度独角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很多人认为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最关心的是国家工业产能的发展与独角兽企业的扩张并不完全匹配。
传统上,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国家制造业在逐步发展,但其水平难以充分覆盖目前独角兽企业的发展。以劳动力分布为例,印度人口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在纺织、手工业、食品加工等行业,在数字经济领域仍有短板。印度独角兽企业主要是新兴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如果劳动力在知识和技术方面的短板得不到解决,未来很可能会制约独角兽企业国内和国际战略的实施。
此外,国际资本保守的倾向也让外界对印度独角兽企业未来的融资前景持谨慎态度。如今在全球市场,美元资本的投资风格越来越谨慎,印度市场更是频频大幅抛售。资金不再充足,独角兽公司不得不考虑缩减规模来控制成本。据印度科技媒体Inc42统计,仅2022年上半年,印度就有27家初创企业裁员,尤其是餐饮、旅行等消费服务行业,涉及人数超过1万人。
如今全球金融环境趋紧,美欧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是让全球资本回望投资。印度独角兽企业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国际融资,实现快速扩张并不困难。对于企业来说,接下来的重点可能是如何实现业务转型,进一步挖掘商机,努力构建自己完整的商业生态圈;印度政府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加大对独角兽企业的支持,如何更深入地挖掘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经济日报记者石朴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reetrip88.com/baike/177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