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美国正式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试图彻底切断其石油出口。它还向波斯湾增派了航空母舰战斗群和轰炸机特遣队,以进行军事威慑。伊朗也不肯低头,涉嫌炸毁阿联酋油轮。伊朗危机一度导致国际油价飙升,但美国近两年逐渐增加石油出口,成为世界石油供应国。
尽管有各种替代的尝试,石油仍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围绕石油,还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的大型人间大戏。在这场始于19世纪下半叶,贯穿20世纪直到今天的“石油风暴”中,“美孚”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只要和石油有关的,肯定会出现。
当我们谈论美孚石油时,我们无法绕过它的灵魂,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一富豪约翰·D·洛克菲勒。他原本是美国炼油工业中心克利夫兰的一名生产代理。因为敏锐地意识到石油行业的无限商机,他在23岁时就投身其中。《美孚石油公司的历史》无情地揭露了美孚石油公司历史上的不道德行为,但它仍然赞美洛克菲勒的才华。洛克菲勒除了精力充沛、锲而不舍、见解深刻之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质,就是善于讨价还价。在克利夫兰说书人的笑话里,洛克菲勒总是低声下气,不卑不亢,慢条斯理,仔细打听每个人的每一笔生意。在当地老人的口中,洛克菲勒被形容为一个“油嘴滑舌”和“小气的孩子”。谈及他,“大家都笑着,脸上却不时抽搐”。
讨价还价的背后,是一种口若悬河的说服能力。之后美孚建立财团,打压竞争对手,操纵整个石油行业。洛克菲勒的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塔贝尔的大量档案和采访展示了美孚公司建立垄断的方法,包括通过回扣操纵运输公司或与铁路公司勾结打压同行;建立炼油企业联合体,排斥异己;迫使小炼油厂出售他们的石油,或者干脆收购他们的公司,迫使他们停止生产...美孚公司在美国各地招募了大量商业间谍,让他们像新闻记者一样为美孚公司“出力”,从而全方位掌握对手的商业信息。历史上,美孚多次通过游说和贿赂影响州议会的决议。
油区生产的石油都要通过铁路运出去,以美孚石油为首的石油联盟迅速抓住了这个关键点。他们的第一步是接触运输公司,告诉他们这个联盟代表国家炼油商的利益。但实际上,当时这个联盟生产的石油只有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联盟利用虚假的规模优势,引诱运输公司给他们运费回扣,甚至连非关联石油公司的部分运费也要给他们。高昂的运费很快让其他炼油厂喘不过气来,而美孚石油却享受着运输公司的大笔回扣。不仅如此,美孚还要求各大铁路运输公司每天都要把所有的油运单给他们过目。因此,联盟也清楚其他独立炼油商的业务趋势和客户资源。
洛克菲勒对联盟内炼油厂的监管也细致到了龟毛的地步。在塔贝尔的书中,记录了一个在石油地区广为流传的故事:一家炼油厂报告说,上个月手头有1119个塞子。本月初,联盟向这家工厂发送了10000个插头,本月使用了9527个插头。在月末报告中,工厂报告他们手头还有1012个插头。洛克菲勒看完报告,马上问:其他580个插头呢?对于一个大手大脚的炼油厂来说,油桶上的塞子就像大头针一样不起眼,洛克菲勒的监管简直是小气吝啬。然而,这是洛克菲勒一贯审慎的管理风格。塔贝尔也认为洛克菲勒的做法是对的。“你管好塞子,油桶自然没问题”。
塔贝尔1904年出版的这本书直接推动联邦法院重启了对美孚公司的调查。1909年,法院做出了划时代的裁决:美孚石油公司被认定涉嫌垄断贸易,六个月内解散。
肖华峰说,塔贝尔本来是受托写这本书的,但他并没有急于揭露美孚石油的“黑”。按照委托她写作的《麦克卢尔》杂志主人的初衷,他甚至希望通过塔贝尔的写作,将“信托”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发扬光大。塔贝尔说,“如果美孚石油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因垄断行为被判违法的公司,那么作者就不会写这本书。”事实上,美孚建立信任的做法已经成为当时美国普遍的经营模式,涵盖零售、制造业和银行业。她之所以拿美孚石油做标本,是因为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信托,发展的非常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信息的丰富——它是美国为数不多的有可信信息证明其历史的公司。
塔贝尔认为,当时信托之所以能蓬勃发展,源于商业文化的谬误,即“利益至上”。财务上的成功给洛克菲勒带来了巨大的光环,足以掩盖操作方式的不当和不道德。“这就是生意”之类的话,成了垄断的挡箭牌。塔贝尔在《美孚石油公司的历史》的结论中写道:“唯利是图和绅士风度是不可能共存的”,“商业不是强制销售、狡猾手段和特权的借口”。
《美国》作者艾达·塔贝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2019年3月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reetrip88.com/baike/35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