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在哪个省(陕西西昌还是四川西昌)

资料来源:Guangming.com

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李晓东

“大山深处,我做梦,我要和乡亲们一起致富。”刚刚大学毕业的崔俊平回到家乡四川凉山州西昌,成为西昌葡萄现代农业园的一名技术员。她说,她的根在这里,西昌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进程给了她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凉山州曾是中国贫困程度最深的“三区三州”之一。西昌作为凉山州首府,是全州从扶贫到振兴的龙头。近年来,西昌早谋划,深化改革,推动巩固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取得了初步成效。

闲置资源的市场化盘活

在西昌东南15公里的琼海海面上,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新民居。独具特色的茶马古道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彩的自然生态交相辉映,在这里绘就了一幅生动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建村数百年的大石坂社区,如今是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谁能想到,2019年之前,这里的村民都外出打工了,大部分房子闲置,小区环境脏乱差。

去年以来,当地开展了宅基地所有权、资格、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宅基地完全退出、使用权转让、合作经营、自办、拆迁安置等改革模式,盘活了大量宅基地。在此基础上,社区利用闲置的集体资产和村民手中的富余资金,成立了西昌大石板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使古村落走上了蝶变之路。

群众的闲置房屋通过修旧如新等建筑手法,改造成不同档次的民宿、客栈。全村415户参与经营,平均每户年收入3万多元。成为西昌酒店、客栈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大石板社区党委副书记阴军说,通过改革,社区优越的区位、优美的自然环境、农民闲置的资源都变成了资产,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改革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大石板社区实现了华丽转身,形成了一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新家园”发展之路。同样的故事也在西昌市绽放。

“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

西昌市利州镇江关村,是一个“老牌”的草莓采摘地。每到草莓成熟季节,这里的草莓不仅吸引当地游客体验采摘,还远销省内外各大城市。近年来,果蔬种植面积扩大,村民们遇到了新的问题:有时果蔬成熟后不能及时运出去。我该怎么办?

打造自己的冰柜!村民们一起想。村里和村民共同出资,在14亩土地上建起了24个标准化冻库,每个冻库可储存80吨左右的果蔬。冻库的建成,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本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既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又为周边乡镇群众提供了服务,使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

今年初,西昌全面选择20个村(社区)作为试点,启动“三改”改革工作,并制定出每个试点项目一次性财政补助50万元,主要用于各试点村(社区)围绕选定的“三改”改革创收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产业导向、土地合作导向、生产服务导向、乡村旅游导向...在不断的交流学习、探索创新中,“三改”改革逐步走向成熟,群众参与热情不断高涨。目前,西昌已建立集体经济组织553个,其中股份经济合作社197个,股份经济合作社356个。

“‘三变’改革不仅盘活了农村资源,聚集了发展要素,而且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有效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西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工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快点,打包完就要装车了。”6月23日下午,在刘春雨西昌天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位花卉种植户和20多名工人一起,正忙着将一批红掌花打包运往成都。

“西昌阳光充足,我们的花很鲜艳。”天玺园艺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80%的盆栽月季花卉产自西昌,该公司的红掌、彩色马蹄莲、切花蕙兰等花卉还销往国内30多个城市,并出口美国、新西兰、东南亚等地。

西昌冬暖夏凉,灌溉方便,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花卉生长。针对西昌花卉企业资金投入大、土地流转难、品牌建设难等痛点,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国际国内知名花卉企业入驻。

目前,在西昌现代花卉产业园,已有20家国际国内知名花卉企业相继入驻,带动了当地50多家花卉企业发展,实现花卉年产值近11亿元;同时,为群众提供了1300多个就业岗位,农民人均增收1.69万元。

产业兴,农村富。西昌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构建以葡萄、蔬菜、花卉为重点产业,玉米制种、油橄榄为特色产业的“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吸引群众积极嵌入产业链,汇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光明日报》(2021年8月11日第10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reetrip88.com/baike/11879.html

      
上一篇 2022-10-15
下一篇 2022-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