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投资来说,跟风比努力更重要。“基金业已经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力量”,个人投资者通过投资公募基金进入市场的趋势正在形成。
如果你不富裕,游手好闲,有一定的交易天赋,那么我建议你不要自己去买股票。对于普通人来说,基金一定是财富增长的最佳选择。
“身边好多人都在买基金,我也手痒想试试水。发现买的时候跌,卖的时候涨。结果赚的钱不多,交了很多费用。基金有毒吗……”
“同样是买基金。怎么朋友圈总有30%到40%的收益率,我操作一次连大盘都没跑赢?”
被“打”后,很多人把手伸向基金,想着退出。
我们来讨论一下买基金能不能赚钱。什么样的人适合买基金?帮你搞清楚自己是怎么亏的,为什么别人买基金赚钱而你不买。然后,你决定是否成为一个真正的基金投资者。
买基金到底能不能赚钱?先说结论:长期来看,买基金不仅能赚钱,更重要的是能让你分享到财富迁徙时代的红利。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6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这五年有数据可查的偏股型基金有1024只。其中五年期年化收益率为正的有991只,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有638只。
这组数据的意义是什么?假设你从2016年12月到2021年12月随机买了一只偏股型基金,那么亏损的概率只有3.2%。同时,你每年有超过60%的可能获得至少10个点的回报。
历史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时候买入,只要能长期持有,大部分基金都是盈利的。
现实是,赚钱效应越来越明显,基金规模不断刷新纪录。越来越多的人把他们的钱投资到基金中。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强调一点:
目前,我们正处于财富流动的浪潮中,中国居民的资金正从房地产市场向金融市场迁移。人们配置房地产的比例在下降,越来越重视金融资产的配置(见图1-1)。
原因也很好解释。人的财富在增加,水越来越多,不可能无限地流向同一个池子。在“住而不炒”的环境下,房产配置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从注册制、科技创新板到北交所,各种政策措施都在鼓励居民资产入市。
对于投资来说,跟风比努力更重要。2021年8月,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明确表示,“基金业已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力量”,个人投资者通过投资公募基金进入市场的趋势正在形成。
为什么建议你买基金而不是炒股?同样投资股市,为什么建议买基金而不是直接买股票?原因有三:
首先,基金的两个固有优势是不可超越的。
首先是专业优势。业余打不过专业,个人打不过团队。每个基金都有一个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经理通常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从研究员做起,在某个行业深耕多年。更重要的是,基金经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后是一个专门做投研的团队,研究上市公司和股债市场,挑选有成长潜力的股票。所谓术业有专攻,基金经理炒股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此外,作为市场的主流参与者,基金经理比个人投资者拥有更广泛的信息渠道。股市变幻莫测,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会引发股价变动。基金经理团队有资源有人脉,总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快速做出投资决策,做到提前避坑防雷击。
相应的,个人投资者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处于信息链的末端,自己炒股的难度无疑更大。
二是分散风险。投资圈有句话: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投资股票,为了分散风险,方法是建立投资组合,持有多只股票。基金等产品的设计就是把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合起来,然后买一篮子股票。本质上,基金相当于一个资产组合,基金天生就有分散风险的能力。
第二,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打不过基金。
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与多家机构合作写了一篇论文,收集了5300多万个账户的日常交易信息。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样本中散户无论是市值小于10万元还是大于1000万元,其平均收益均为负值(见表1-1)。但同期机构投资者却取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超过11%。
放眼未来,借鉴发达国家股市发展趋势,随着去散户化的推进,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机构在股市的话语权将不断提升,资金对a股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投资者越来越难战胜资金。既然打不过,不如早点加人。
第三,基金是适合大多数普通人的投资选择。
适合普通人的投资,应该是不需要太多时间金钱和软能力就能实现的,而基金是完全适合的。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那么你可以果断选择基金。
第一,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股票耗时耗力,不仅要学习金融知识和如何估值,还要了解经济形势、周期性波动和行业趋势。另外,你需要对市场消息和盘面波动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需要接触不同圈子的人,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如果你不是全职投资人,你的生活会被分的一塌糊涂。该基金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收入最大化,同时将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第二,本金不够。一方面,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只能挂一两只股票,会给自己的投资埋下很深的隐患。一旦持股遭遇黑天鹅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方面,个人不能买任何想买的股票。比如贵州茅台等很多核心资产的股价都比较高,每手几万甚至二十万。此外,投资创业板、科技创新板股票有一定的资金门槛,新开的北交所也需要至少50万元才能开户。买基金可以间接持有你看好的股票,相当于找基金经理做代购,和其他投资者一起上车。成本低,不用麻烦。
第三,没有很强的心态(心理承受能力)和执行力。一只股票每天的最大波动幅度可以是10%或者20%,有的股票甚至几天就有50%的一波动能。无论是涨50%,还是跌50%,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件考验心态、拷问灵魂的事情。投资最大的恐惧不是能力支撑不住野心,而是心态支撑不住野心。而基金则不同,由于基金持有多只股票,基金净值的波动幅度往往比单只股票小得多。总的来说,持有基金的体验要比持有股票好很多。
股市交易中需要的另一种天生的能力叫做“执行力”。股票涨的太多能不能及时止盈,退到一定程度还敢不敢及时买人,这些都需要非常强的执行力。在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下,受过专业训练的基金经理的执行力明显优于散户。
总之,如果你并不富裕,游手好闲,又有一定的交易天赋,那么我建议你不要自己去买股票。对于普通人来说,基金一定是财富增长的最佳选择。
这两点做不好,你就赚不到基金的钱!有个笑话说,市场上容易赚钱的基金一般有四种:
别人买的基金;
我刚刚卖出的基金。
花10块钱试水的基金;
加入了“可选”基金但从未买过。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别人买基金赚钱你就赚不到钱?我们的结论是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我不会选择——盲目买基,一切都是未知数。大多数人第一次买基金的时候,都是按照哪个业绩好,别人推荐什么来买的。买基是盲目的,涨跌靠天,盈亏靠命。而且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没有做。
首先,我不知道我需要什么。中国的公募基金有一万多只,每只基金的投资方向不同,管理人不同,背后的风险也不同。漫无目的选基金就像撞大运。
在选择基金之前,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收益是多少,最多能承受多少损失。如果看好a股的大趋势和方向,配置指数基金就够了;如果想获得一些超额收益,可以选择自己认为不错的基金经理;如果你看好一些热门行业,那就选择行业基金;如果你比较保守,只能承担小风险,可以选择固定收益基金。具体的选择策略我会在后面的文章里一一介绍。
二是忽略了风险分散。虽然基金本身可以分散上述风险,但这是相对于单只股票而言的。每只基金都有其指定的投资范围,持有的股票具有一定的聚类属性。即使是指数基金也只能跟踪某一类股票,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型基金主观性更强。很多基民买了一只基金,尝到一些甜头后就轻易重仓基金,这是非常不理智的。当然,持有的基金越多越好,基金“海王”很难实现收益最大化。接下来的文章将重点介绍如何合理构建自己的基金投资组合。
第二,不能持有——持有时间太短,赚钱概率就像抛硬币。把持不住,是大多数人失落的根源。即使你买了一只你足够了解、适合你、风险控制好的基金,如果你不持有,那一切都是徒劳。
我们来看一组非常直观的数据,如图1-2所示。从2011年4月1日到2021年3月31日,任何一天买入样本中任何一只主动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偏股型基金,如果持有一个月,赚钱和赔钱的概率都在50%左右。说明如果持有时间太短,那么买基金是赔钱还是赚钱,类似于抛硬币的概率,充满不确定性。更长时间来看,当持有期提高到3年,赚钱的概率大幅提高到80%;持有5年,赚钱概率超过90%;持有6年,赚钱概率达到96.3%。所以,你能持有,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亏损。
在准备通过投资实现财富增长之前,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常识:投资是复利博弈,是价值增长博弈。所有的投资都需要长期思考。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不赚钱的问题呢?如何才能轻松选择好的基金并持有?
答案就是两个字:学习。
我们投入了真金白银,所以花点时间去了解和学习,是对自己的钱包负责。不要打无准备之战。
学习买基金并不难。我在小学学过相关的数学知识,核心是概念和思想。买基金不是比智商理性,而是比谁理性,而理性的前提是理解,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一系列文章将从收益目标的制定,到合适基金类别的选择,再到基金组合的构建,以及如何进行一次高效率的定投,一一讲解和演示,帮助你成为一个收益公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reetrip88.com/baike/17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