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银行客服电话955 贵州银行96655是什么电话

一方面网贷行业不断出清,一方面存管银行逼迫P2P优胜劣汰。

“我们和上海银行的协议4月份就要到期了,现在接到通知不续签了。”华南某大型P2P内部人士告诉券商中国。其实在此之前,贵州银行、上饶银行、江西银行等。因为退出存管或终止与一些P2P公司的合作而频繁见诸报端。

也就是说,P2P的存续数量已经跌至历史最低点,网贷合规备案也没有被监管放开。目前,监管网贷资金进出、变相为网贷提供增信功能的存管银行,都在不同程度地主动放弃这项业务。

“存管协议已经到期,好在迁移工作比较顺利。”

一家与上海银行签订两年支付结算资金存管协议的网贷平台,近日被对方告知,一年协议到期后不再续签,双方合作关系自动终止。“不过,上海银行给了我们足够的(系统的)过渡期,新存管银行系统很快上线。总之,迁移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该网贷人士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记者了解到,除了上述网贷平台,以农业领域垂直细分为基础,底层资产实际委托支付农业资产的布谷农场也面临着合同不续签的情况,已将存管系统切换至王新银行。

这两个网贷平台的共同点是,不存在一场雷雨的风险,底层资产实行小规模分散原则,可以与真实资产一一对应。“两年前,上海银行跟我们谈合作的时候,反复评估我们的模式和资产。可以看出,他们特别担心我们的业务会给他们带来隐性的声誉风险。合同期也比较短,一年签一次,但我们为自己争取到了长达两年的合作期。”上述网贷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声誉风险”的确是银行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上海银行回复记者称,上海银行将继续为符合银行管理要求和监管要求的签约平台提供服务。

记者通过盘点32家存管银行的相关信息,可以从其开展P2P存管业务的部门一定程度上推断出银行对存管业务的态度。建行、民生、平安、华夏等少数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把这项业务放在传统的托管业务部之下;大部分城商行和互联网银行都将其归类为支付创新部、智慧金融部、互联网金融部、网络金融部、普惠金融部、直销银行部、零售金融部、电子银行部、数字银行部,等同于P2P普惠金融业务内涵较高的职能部门。最特别的是三家银行:青岛银行放在贸易金融部,招商银行和Xi安银行放在公司业务部。

“每家银行的态度都不一样。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小城商行争取这块业务可能更积极,都是按照业态把存管划分到专门的二级部门,或者专门做一级部门的创新项目。”一位存管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至于系统迁移,据记者粗略统计,32家存管银行的P2P资金存管系统版本并不统一,分别有V1.0、V1.1、V2.0、V3.0、V4.0等18个不同编号。记者查看了银行发布的《关于个人网贷资金存管系统通过的声明》,可以看到每个版本下都会有一到两个独立的存管系统。

“同样是V1,但是A线的V1和B线的VI不一定一样。VI和V2绝对是不同的。有很多区别,比如资金流出和流入先去哪个账户环节。”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告诉记者。

上述网贷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一家银行开发了多个存管系统,而接入的网贷平台又不想退,那么只有两种解决方案——要么将平台切换到该银行已经通过评估的系统,要么切换到其他银行与之前系统相同版本的系统。

50%平台没有透露是否线上存管资金。

除了上海银行确认将终止与部门P2P的合作,上饶银行、江西银行等几个白名单中的“大存管”将不再与部分网贷平台续约或终止合同。在备案尚未落地的背景下,网贷平台最难的是再次面临更换存管银行的问题。

“现阶段,部分存管银行密集(部分)停止网贷存管业务。一方面是对网贷行业分化加剧大趋势的提前应对,尤其是在存管平台缺乏优质平台的情况下。网上存管平台通过备案的概率较低,存管业务收入将在空之间下滑。”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说。

截至2019年1月14日,共有43家银行通过网贷资金存管系统测评,进入存管银行白名单,其中32家银行已披露银行存管信息。据记者统计,目前共有32家银行对接了645家网贷平台,其中有530家平台推出了全额存管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银行、浙商银行、厦门农商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等11家银行尚未披露存管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披露的32家银行中,王新银行对接的平台数量排名第一,共106家;上饶银行和宜宾商业银行分别以78家和69家平台位列第二和第三。

业内人士分析,市场普遍预期2018年6月30日为网贷备案截止日,网银存管成为很多平台的强制需求。“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也扩大了在线贷款存管,将其作为一项有前途的新兴业务。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银行存管重形式轻控制的乱象和问题。部分银行不具备开展网贷存管的客观条件,部分平台不符合基本合规要求。大跃进式发展之后,预计银行会清理一些平台。”上市人士直言。

除上述645家网贷平台外,仍有近五成正常运营平台未披露对接存管银行。但据融360最新统计,目前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有955家,占融360监测范围内正常运营平台的88.26%。

“在备案尚未落地的背景下,目前并不是更换存管银行的最佳时机,但是否续约是银行和企业双方的选择。由于存管银行不会续约,所以平台有必要提前更换存管银行,将影响降到最低。一般情况下,除非平台找不到新的存管银行,否则对其后续备案等流程不会有太大影响。”薛洪言说。

资金流已经大大缓解,到期资产可能更顺利支付。

2018年在强监管和用户频繁跑路的双重压力下,网贷行业的雷霆风暴持续了半年,平台被清退后的正常运营数量也跌至历史新低。但是,正常运营平台的“体质”也得到了锻炼。

融360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共有1082家,较2017年底的1785家减少703家,同比下降39.38%。其中,北京282家,广东266家,上海177家,浙江113家。

从交易额来看,2018年12月网贷平台总交易额为939.45亿元,其中上海、广东、北京、浙江的交易额分别为302.2亿元、260.8亿元、217.1亿元和112.3亿元,环比分别增长7.71%、3.61%、6.08%和4.08%。

最受关注的问题平台数量也得到控制。2018年7月雷雨开始时,当月问题平台多达275家,平均每天有9家平台出现问题。然后第四季度问题平台数量明显下降,每月问题平台数量控制在30家左右。

此外,记者按照交易额提取了2019年1月14日前50大平台的资金净流出数据,共计1.2亿。相比去年最严重的雷雨天气7月(仅2018年7月29日一天,50家平台资金净流出就达5.75亿元),资金流动性得到了极大缓解。同时,与几乎90%的平台都面临不同程度资金枯竭的情况不同,上述50家平台中仅有17家出现资金净流出,从几百万到千万不等,其余33家均有资金流入。

此外,被视为风险敞口的待收余额也大幅减少。据记者统计,从交易额排名前50的平台来看,2018年4-7月的待收余额一直保持在4000亿元以上。但从10月份开始,待收余额逐渐下降,12月份将达到最低点。

业内人士指出,贷款余额减少是可以逆转的:到期资产顺利兑付,网贷行业告别了前几年的野蛮扩张,出借人对投资网贷资产更加谨慎和成熟。数据显示,10-12月未偿还余额分别为3744.46亿元、3755.86亿元和3696.74亿元。

本文来自券商中国。

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财经网站(www.jrj.com.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reetrip88.com/baike/178888.html

      
上一篇 2023-05-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