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能用多久(充电宝会无缘无故爆炸吗)

共享充电宝还能活多久?

随着各类共享充电宝在商场、车站、机场、餐厅等公共场所的悄然布局,原本还在讨论共享充电宝是伪需求还是真需求的专家和媒体发现,共享充电宝已经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共享充电宝,一个听起来很美的术语,已经成为继自行车共享后的又一个投资渠道。

之前王思聪和陈欧交流共享充电宝,把共享充电宝放上了热搜话题;近日,“充充电”共享充电宝获得5亿元A轮融资的消息,完全意味着共享充电宝成为资本的宠儿,这是迄今为止共享充电领域最高的一笔融资。

今年上半年以来,共享充电宝品牌如雨后春笋,融资金额已达数十亿元。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马云的支付宝也进入共享充电宝市场,将联手某品牌推出“1分钱充电1小时”活动。共享充电宝似乎正面临着像自行车共享一样的黄金发展期。

然而,中国的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推动还停留在“抢钱、抢菜、抢女人”的原始阶段。从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看,凡是有资本抢食的行业,风头过后大多都是一地鸡毛。那时候团购网千团大战,滴滴优步巨头争霸,除了极少数活下来的,大部分都死了或者被吞并了。共享充电宝这个新生的宠儿,也难逃这种命运。

我判断虚火过度的共享充电宝生命周期不会超过2年。

首先:

共享充电宝虽然不是伪需求,但却是一种替代性强、非刚性的需求。充电是刚需,共享充电宝不是。充电宝本身体积小,携带方便,价格便宜。如果对移动充电有高频需求的人会自己购买充电宝,省去了在固定地点租赁和归还充电宝的麻烦。人们对共享充电宝的实际需求与资本市场估计的规模相差甚远。如此大规模的集中创业和资本推动,共享充电宝肯定会超过实际需求,像当年的团购,今天在共享单车的投放,导致大量同类企业的死亡。生活不会轻松,因为这种需求一定是在萎缩,而不是在增加。为什么这么说?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点。

第二:

技术上,共享充电宝还是大电池,没什么创新。用之前要先找个固定的地方租,用完后又要回到固定的地方,不是很方便的充电方式。目前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的创新正处于大突破的前夜,甚至是革命性的突破,新的替代产品随时可能出现。

大部分类似华为的手机不充电也能重度使用一天,而快充技术能让手机在一个小时左右充满电,所以人们需要使用充电宝的场景会越来越少。

使用更方便、应用场景更多的无线充电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相信会成为未来移动电子产品的标配。

例如,以色列创新团队Wi-Charge最新研发的红外无线充电技术,无需任何充电线或充电底座,即可同时为房间内的多台电子设备充电,实现真正的无线充电。这项技术通过红外光束的传播来传输电力。使用时,只需将红外发射器安装在天花板上,将拇指大小的接收器安装在电子设备上。发射器可以向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接收器发射聚焦且安全的红外光束。接收器捕获光线后,使用内置的光伏电池将其转化为电能。这种充电方式是传统无线充电速度的两倍以上。

以色列Wi-Charge红外无线充电技术

还有一家EPC公司的“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它的原理是将发电端和接收端的线圈调谐到同一频率,形成磁共振现象相互传递能量,它还可以同时为多个消费电子产品无线供电。未来室内物品如电视、冰箱、音箱、电脑、IPAD等。可以无线供电,彻底摆脱电线的困扰。这种类似Wi-Fi共享器的电源,可以在任何安装了充电设备的地方给周围的移动设备充电。试想一下,只要我们输入充电密码,在线支付,就可以享受无拘无束的充电服务,不用充电宝,省去了租还设备的麻烦。

EPC的“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

在电池技术取得革命性进展之前,无线充电技术很可能会成为一种过渡性的充电技术,甚至成为未来的主流供电技术。我判断2年内,无线充电技术会走向商用市场,取代现在的共享充电宝。也就是说,如果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在2年内不进行技术创新,使用新的无线共享充电技术,2年内将会落得个不好的下场。

即使无线充电技术一直无法实现商用,3年的时间也足够电池技术进化到移动设备使用几天就不用充电的地步。共享充电宝只是短期的过渡产品,一个供应商就够了。根本不值得像自行车共享和网上打车一样去抢市场和入口。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风投都急着找死。

蜜蜂的观点,感谢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reetrip88.com/baike/34655.html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