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yuan()

Phoenix.com“风暴之眼”出品

文/张瓦若

这两个月买什么货币比买卢布更刺激?

近期日元汇率连续14个交易日下跌,对人民币汇率4月20日短暂突破20关口,创下近半个世纪以来最长连跌纪录。

今年以来,日元持续贬值。自3月初以来,日元对美元贬值超过10%。从2021年初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日元对美元贬值超过20%。

作为传统的避险货币,日债和日元资产开始被大幅抛售。

尽管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重申了他的观点,即日本央行必须维持其大规模刺激计划,以支持脆弱的经济复苏。

但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脆弱的经济复苏是否需要日元大幅贬值来支撑,仍值得商榷。毕竟日本作为进口大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88%,粮食自给率只有37%。日元贬值带来的商品价格上涨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特别是这么多年已经大大放松了,但是从1990年日本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的GDP年均增长率一直不到1%。

楼价被拉大了,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并没有被拉大。人们缺乏一些自信。经历了“失去的十年”,& # 34;失去的二十年& # 34;在“失落的三十年”之后,日本的失落之眼正在前往亚特兰蒂斯的时间维度的路上。

第四个十年,日本能东山再起吗?

《迷失》始于1990年。

“失去的十年”是在1990年日本股市泡沫破裂时首次提出的。

在让日本陷入困境的泡沫破裂之前,日本曾是一个“奇迹之国”长达十多年。

从早期的棉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到资本的积累,再到以制造业为核心产业,积极扩大投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从战后的废墟中迅速重建国内工业体系。

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已经成为连接日本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标志。由于大型基建对钢材的需求和奥运会开幕对彩电的需求,日本的钢铁和机电行业蓬勃发展,日本经历了从“换衬衫换飞机”到“日本制造”的完整发展阶段。

1965年,日本对美国的钢铁出口占美国总进口的一半。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日本牢牢把握新一代工业革命,汽车、钢铁、电信、半导体、制药全面主导美国市场,日立、NEC、富士通、三菱、东芝独占鳌头。

然而,在美日年复一年的贸易逆差中,工业巨头连年亏损,英特尔甚至濒临破产。

在被日货打得头破血流的窘境下,美国不顾脸面地发动了一场中国人现在看起来很熟悉的贸易战——

从1981年开始,销往世界各地的日本车被美国课以重税,出口配额也受到限制。

同时,美国以日本的“倾销行为”为由,对日本的电脑、电视等高科技产品征收100%的关税,对出口到价格地板的日本半导体和日本的芯片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

美国议员现场砸日本产品。

此外,日企高管以“工业间谍”的名义被捕。日本被美国指控“货币操纵”和窃取美国知识产权。还要求增加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取消不利于外国公司的贸易条件,让日本在纺织品、钢铁、电视和机床方面实行自愿出口限制,同时进行工厂转移和产业升级...

在不断指责日本通过国家支持其产业政策的同时,美国于1988年出台了新的贸易法,启用了“超级301”条款——公然立法干涉日本的产业和贸易政策,迫使日本进行体制改革。

1989年,日美启动“日美结构性协议”谈判,就经济政策、制度和企业行为进行谈判,促使日本在流通体制和经营方式上进行开放改革,如将住宅作为战略产业,进一步开放流通体系;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按照自由贸易原则重组进出口体系。

截至1989年,美国贸易代表在日本总共发起了24起301条款调查,几乎都是日本政府做出的让步。

同时,由于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达成的“广场协议”,日元对美元汇率被迫大幅升值。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后,日元升值至120日元/美元,1988年更是上涨了90%。

广场签约现场

日元大幅升值对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日本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优质企业开始逃往海外。为了应对汇率危机,日本政府开始大幅降息,希望“发钱”,让企业低成本投资设厂。

事实上,由于工业回报周期较长,大量低息贷出的日元并未投入实体经济,货币市场充裕的流动性借助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的“力道”开始大量流入房市、股市和奢侈品市场。

自1986年以来,日本迅速扩大的经济繁荣被称为“平成繁荣”。1985年日经225股价指数收于13083点,1989年底收于38916点。四年来,日经225指数累计上涨197.45%,股票总市值持续扩大至896万亿日元,占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60%。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街道

东京地价飞涨,日本天皇在东京的御宅地价超过法国整体的土地估值;银座地区一张一万日元的纸币扔在地上,上面盖的那一小块地买不到了。

与此同时,日本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横扫全球的钟表店、珠宝店和葡萄酒庄。外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在日本市场上数钱手软。

在大量卖出完全背离经济现实的股指空期权后,泡沫在膨胀到极致的时候爆炸了。

1990年10月,日本5年牛市结束,股市暴跌63.24%,创造了日本股市史上最大跌幅。次年,楼市暴跌65%,破产企业层出不穷,失业人数激增,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近50%。

与此同时,短期的大幅衰退让无数来不及脱身的普通人被各种资本投资对象“套牢”,一场经济洗牌让整个社会的财富转移到至少少数赢家手中。

此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

日经平均指数从1989年12月29日的历史高点38957点跌至2008年10月29日的最低点6994.9点,跌幅超过82%。在随后的四年里,日经指数平均仍徘徊在10000点左右。

也就是从90年代末开始,日本经济的“失去的十年”开始见诸报端,至今问题仍未解决。

这30年日本失去了什么?

2010年,由于日本经济依然没有起色,媒体开始提出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

事实上,“二十年”仍然不是日本经济衰落的终点。从日经225指数最高收盘点38957开始,之后一路走低。期间多次跌破万点,直到2017年才止跌。

2022年4月21日,日经225指数收于27530.5点,距离最高点仍有一万多点。

让日元大幅升值的“广场协议”,被很多人认为是日本泡沫经济导致大萧条的根源。

然而,在对大萧条的分析中,对广场协议的批评并不一致。日本财务省前副大臣田丰雄甚至亲自驳斥了这一观点。

因为从1985年到1990年,日本的海外净资产在强势日元下通过海外投资从1万多亿美元上升到3万多亿美元,也就是所谓的“除了日本还有另一个日本”—

而日元10年升值300%,是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巨大增加。为了保持竞争力,大量日本企业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海外,这导致日本企业的资本迅速外流。

日元的快速升值和日美日益焦虑的贸易战也助推了这种外流——强势日元让日本企业更容易投资和收购海外公司,同时在国外设厂可以规避美国对“日本制造”的制裁。

从1985年到1990年,日本公司总共进行了21次超过500亿日元的大型海外并购。

1989年,三菱14亿美元买下的洛克菲勒中心,松下60亿美元买下的环球影业,索尼34亿美元买下的哥大影业——包括漫威漫画至今未能收回的蜘蛛侠版权;

日本人甚至野心勃勃,要把美国买成“日本第四十一郡”。为什么洛杉矶洲际酒店70楼起的城市如此像东京?

因为日本人买下了这里一半的房产。

日本学者伊藤甘在《太平洋彼岸的愤怒》中写道,一些日本人认为日本将是下一个& # 34;超级大国& # 34;,政府将领导人民& # 34;美国的末日& # 34;。

只是这些房产属于巨头企业、财团、投机商和富有的外国人,而不属于日本人民。

2020年,《产经新闻》报道称,过去20年,海外地方法人在日本的收入增长了220%。根据OECD的统计,2020年日本人均购买力仅为3.9万美元,仅比1990年增长4%。

1,三十年的收入。

1900年后,日本的投资活动戛然而止。

破产、工厂倒闭、房贷灾难,充满不良资产的银行不得不合并重组;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大量企业倒闭,最糟糕的是老百姓在倒闭潮中下岗,一辈子的积蓄在泡沫危机中蒸发,还要背负沉重的房贷。

但终身制和年资序列崩溃后,他们拼命加班以保住工作。“社畜”文化虽然不是在日本泡沫危机中诞生的,但却是在那之后固化的——接受竞争和生产效率至上的齿轮对自己的压榨,成为日本劳动者最无奈的选择。

然而,社会发展的洪流推动着日本人前进,却没能给他们应有的回报。

2021年2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勤劳统计调查”显示,2020年日本平均月薪为318299日元,约合人民币1.96万元,同比减少1.2%,创12年来最大降幅。

这一数字在1990年约为35万元人民币,当时日本人的平均年收入为425万日元,月薪按当时的汇率约为1.16万元人民币。

连续30年“原地踏步”的平均年收入,成为日本最暴力的“避孕药”。

2.不可逆老化

2020年,日本总人口排名全球第11位,自1950年以来首次跌出前十。从1974年到2020年,日本的出生率从1.86%下降到0.67%,2008年前后开始陷入连续13年的人口负增长。

与此同时,日本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3640万,占总人口的29.1%。

少子老龄化导致日本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进而使得经济增长持续放缓;

“从1961年到2020年,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经济走势基本同步变化。1961年至1975年,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6%的高水平,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达到8.4%的峰值,实际GDP平均增长率也保持在7.7%的高水平。1976年至1988年,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生产率分别保持0.9%和3.7%的低增长,实际GDP增速也降至4.4%;从1989年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生产率增速分别从0.9%和4.4%大幅下降到-0.8%和1.1%,实际GDP增速从5.4%下降到-4.4%。”

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和税收的不断减少,需要支付的养老金等费用迅速膨胀。自1990年以来,靠养老金生活的人数是纳税人的五倍。

2004年,日本启动养老金改革,每年增加税收0.354%。到2017年,纳税人缴纳的养老金已经占到个人年收入的18.3%,成为日本民众的沉重负担。

日本的人类发展指数(衡量人均GDP、教育和医疗)排名从1990年的世界第一下降到2020年的第19位。

同时,日本年轻人消极的生活态度、低下的物欲和缺乏奋斗动力,造成了“隐士部落”。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定义,隐士是指在家里呆了6个月以上,几乎与外界断绝联系的人。日本内阁府生活状况调查数据显示,15-39岁和40-64岁的隐士人数分别为54.1万人和61.3万人。

老年人的消费和购买需求远低于年轻人,年轻人严重缺乏消费欲望,导致消费总量难以大幅提升,日本陷入“低欲望社会”。

3、终身QE,但总是虚弱无力

2021年,日本掉了“5字头”,GDP总量为49374亿美元。然而,它仍然是一个拥有欧洲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大国。好像还不错。

但实际上,日本的GDP在1995年就达到了5.55万亿美元。当时日本GDP与美国GDP之比为71.34%。2021年,这个比例变成了21.46%。

与过去的辉煌相比,今天的日本确实有些尴尬。

同时,日本的宏观杠杆率也是全球领先的。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末,各国宏观杠杆率美国为286.2%,欧元区为284.3%,日本为416.5%。

巨额债务来自日本数十年的量化宽松政策。

量化宽松是日本金融领域的创新。

1998年,日本央行首次开始实施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即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活动。

2013年,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推出货币政策刺激计划,以提振通胀。

2013年以来,日元对美元持续贬值,出口实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日本基准利率一路走低,10年期国债利率甚至在2016年降至负数。

与此同时,日本央行开始大规模购买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年均ETF购买规模近4万亿日元。到2021年,日本央行持有的股票将占股票ETF的80%以上,占东京证券交易所总市值的5%以上。

虽然日经225指数从2012年的8000点左右开始一路走强,甚至在2021年2月突破30000点大关,但这似乎仍然是泡沫繁荣,因为日本央行注入的巨额基础货币既没有提高通胀率,也没有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上,除了核心基础原材料,日本依然保持壁垒优势,其他产业几乎都在裹足不前。汽车、造船、机床、电子行业的市场正在被美国、中国、韩国等国家瓜分,新兴行业鲜有建树。

日本目前只有6家独角兽企业,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印度、英国、德国的554家、180家、64家、43家、26家,估值也都在20亿美元以下。

与此同时,日本的债务迅速膨胀。截至2021年12月底,日本由国债、贷款和短期政府证券组成的国家债务已达1218.4万亿日元,日本国民人均债务约为97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34573元。

然而,在美国、英国、欧洲等国家的中央银行。已经开始收紧,日本银行并没有改变其宽松的货币政策。

“逆市”宽松,无限印钞,日元不断下跌。

日元从上个月开始连续下跌。

在美联储3月加息,并释放出将加息、加快收缩的信号后,英国和欧洲都开始加速货币政策收紧,但日本央行反其道而行之,坚持维持量化宽松政策。

3月28日,日本央行发布新闻稿宣布,将于3月29日至31日启动“持续固定价格市场操作”以抑制利率上升,即以指定利率无限量购买民间金融机构的国债。

当天,日元汇率暴跌1.38%。

4月20日,不到一个月,日本央行宣布无限量购买10年期国债,以捍卫10年期日本国债0.25%的收益率上限,再次推动日元贬值。

有专家认为,由于日元贬值有利于日本的外向型经济,日本央行一直将宽松的货币环境作为提振市场预期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新财年,日本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难度更大。

但是宽松政策能拯救日本经济吗?

事实上,日本的贸易结构并不稳定。自安倍政府上台推出无限量刺激政策以来,2012年至2015年出口总额连续下降,仅在2016年和2017年保持了贸易顺差。

近期全球原油和原材料价格飙升,日元贬值增加了日本企业成本,拓宽了输入性通胀的渠道。与此同时,根据OECD发布的“增加值贸易统计”数据,日本创造的增加值已从1995年的94%下降到2018年的83%,降幅达11%。日本相关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越来越难以抵消其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

唯一受益的是日本投机者。随着美联储大幅登陆,美债收益率持续飙升,美日国债利差越来越大。于是本土投机者开始大规模抛售空日元,借入日元购买美债套利。

普通人呢?

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上升,消费能力减弱,“失去的30年”似乎又被推迟了——被日本央行认定为“有利于经济”的日元贬值,多年来从未有效拉动日本经济增长,反而让日本经济远离了十多年的大规模金融宽松政策。

4月21日,东京股市两大股指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截至收盘,225只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1.23%,东京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上涨0.67%。

随着国内需求疲软、货币贬值和贸易条件恶化,股市正在走向“繁荣”,泡沫似乎再次膨胀。

30年前,时任央行行长三重野康警告政府,一个国家绝不能靠吹经济泡沫生存,否则将是国家的大灾难。

所以他上台不久,日本就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大幅度提高贷款利率,积极刺破泡沫。这次硬着陆让日本陷入了几十年的萧条,但却常常被后人视为“壮士断腕”的果断决策。

只是前车已被覆盖,后车未知。

三十年后,日本似乎还是那个日本。

参考资料:

80年代美国是怎么掐日本的?“,华尔街新闻

一件衬衫引发的血战:美日贸易战的始末及其启示,《岭南商业评论》

总人口连续12年负增长,这个国家陷入了“失去的30年”?》,泽平宏

《美日“贸易战”30年后,日本经济的真实面貌》,FT中文网

“日元疯了!跌至20年低点!谁惹的祸?”,国际金融新闻

《暴跌创20年新低,日元为何崩盘》,新京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reetrip88.com/baike/4148.html

      
上一篇 2022-10-12
下一篇 2022-1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