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四小龙(汕头市四小龙是谁)

关于2014年广东行政区划调整的议案

文|孙不熟

更多都市话题,请关注孙陌生微信都市战(ID:sunbushu123)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热门文章,说致公党广东省委提出优化广东行政区划设置。建议是这样的:

目前广东省共有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地级及以上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导致广东地级市过多,规模过小。各地级市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与所辖区域严重不匹配,“小马拉大车”“大马拉大车”问题普遍出现。

提案建议将广东与佛教合并;深圳、东莞、惠州的合并;汕头、揭阳、潮州合并为潮汕;珠海、中山、江门合并为珠江市。“只有这样,广东才能缩短地区差距,激发未来10年新一轮改革活力。”

我查了一下最初的信息来源,原来是2014年的旧新闻,不过没关系。这种声音一直很受欢迎。我想借此机会简单谈谈对聊城大战的看法。

1.地级市太多的弊端

走自己的路,求邻居。

与其他省份相比,广东的地级市数量确实偏多,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大区域可能是一个地级市的建制,比如深圳、东莞、中山、珠海。如果这些城市位于内陆省份,估计有一个县那么大。

行政区划过细的弊端显而易见,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容易造成各行政区各自为政,以邻为壑。比如很多和城市接壤的地方都有断头路和拉链路。

第二个弊端可能是为深圳“量身定做”的。2000公里的国土面积,深圳撑起了堪比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这样的“小马拉大车”,早已不堪重负。很多人说,深圳应该拥有更多的土地,辐射更大的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个缺点纯粹是搞笑。在“百强县排行榜”之类的榜单上,广东经常被黑出来——原因是只要广东的县变强了,就有可能晋级,要么到市,比如东莞、中山,要么到区,比如顺德、南海、番禺。当然,“百强县榜”与广东无关。

2.合并能解决问题吗?

别忘了顺德和南海的痛。

很多人一谈到消除行政壁垒,建立统一市场,就反射性地想到合并,用权力的手段吞并谁。这个方法管用吗?

广东做了“合并”的事情。“大佛山”就是一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广东四小龙之二顺德、南海设为县级市,由佛山管理。本世纪初,它们光荣地成为“大佛山”的两个区。20多年过去了,合并让三者变好了吗?

我们先来重温一下“广东四小虎”的辉煌。1987年,一位名叫王志刚的新华社记者到珠江三角洲旅行,发现了顺德、南海、东莞和中山四个明星镇。他用战略的方法写了一篇文章《广东四小虎跃进》。一时间,“广东四小虎”成为明星概念,也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不得不感叹新华社和王先生当年的话语权。

当时四小龙都是县级行政区,顺德和南海是佛山下的两个县,中山是佛山下的县级市,东莞是惠阳下的县级市。我们很难找出那一年的确切经济数据。只能从后来的碎片化资料中得知当年的四虎齐头并进,难分高下。顺德南海可能稍微好一点,顺德甚至有四小龙之首的美誉。

或许是“四小虎”这个概念放得太亮,影响了他们的命运。一年后,中山和东莞兄弟升格为地级市,提升了整整一个级别。也许是因为客观情况(两个都是县,城市化水平低,不具备设立市辖区的条件),也可能是因为追求制度创新,中央特别努力,两个地级市都没有市辖区。到目前为止,“无市辖区”是东莞和中山申报的一个标签。

相比之下,顺德和南海的命运要惨淡得多。直到1992年,两县升格为县级市,仍由佛山管理。十年后,它们正式成为大佛山的两个区。

我们简单粗暴的对比一下今天广东四小龙的GDP:东莞5881亿,中山2823亿,顺德2764亿,南海2373亿(2014年数据)。

其中东莞人口最多,约为顺德、南海的3.5倍,中山的2.7倍,经济总量更是后者的数倍。相对于人均GDP,顺德和南海仍然排在前面。而一个城市的总量数据,包括人口聚集能力和整体经济规模,本身就是发展水平的体现。

如果顺德和南海代表“合并模式”,中山和东莞代表“分而治之模式”,仅仅从经济数据上很难说哪种模式更好,更不要说“合并之路”一定会让城市发展得更好。

吃了顺德、南海的大佛山,番禺、花都、增城的大广州,我无法判断自己是否消化成功,是否解决了区域整合的困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做大做强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出现了与“撤县设区”竞争的逆向趋势,被称为“直管县”和“直管区”。原本由县转制而来的顺德、昆山,在经济管理权限上已经升级为“省辖市”。这是对当年“合并潮”的修正吗?是对大拼盘城市消化不良的失望?

更有意思的是,在大佛山消化不良的同时,东莞和中山似乎传递出一种被合并的愿望。相邻城市之间的关系有点像围城。久则分,久则合。里面的羡慕外面的,外面的也羡慕里面的。

当年的广东四小龙今天都遇到了发展瓶颈,但很难说这一定是行政区划调整造成的。或许,合并和分割都不是问题。根本问题在于,治理大国,如烹小鲜,应顺应自然,不应改变。

国际上成功的大都市的行政区划很少像中国那样变化频繁,它们的管辖范围通常小得可怜。纽约、伦敦、东京的行政面积都比深圳小,但丝毫没有影响它们的自由成长和经济腹地的拓展。

按行政区域排名,只计算陆地面积,不计算海域或水域面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天津、重庆等城市不在此列,但以深圳为参照,可以自行弥补。

2014年的数据都是按照GDP总量/行政区域计算的。与东京、纽约不同,中国城市的行政区域往往包含大量郊区,因此平均经济密度很低。

3.城市要和而不同,不要和谐。

国与国之间,还是可以做到“和而不同”。为什么兄弟城市非要搞“吞并战”?

解决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问题,如果靠行政合并,势必要完全由财税、社保、教育等地方利益来调整。,阻力可想而知。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智慧和方法。

让我们重温大英帝国的辉煌历史,以及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等帝国。在那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帝国主义者发现狭小的国土面积已经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更大的经济腹地。

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我们需要占领更多的土地,打下更多的殖民地。

起初,这种方法很有效。大英帝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他们的商品可以到达全世界,而不用担心贸易壁垒。问题是热武器时代即将到来,尤其是核武器的出现,战争成本越来越高,殖民开发的成本高到帝国主义者无法承受。

我该怎么办?美国人相对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既然殖民开发的目的是建立统一市场,方便商业,为什么不只是为了目的而去,而是走战争的弯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各种历史机遇为后盾,美国人几乎没有开辟殖民地就建立了全球自由贸易市场。

能不能消除行政壁垒,不打仗不合并做生意?这就是我认为美国比大英帝国伟大的地方。现在广州佛山,深圳东莞,要想消除彼此之间的行政壁垒和拉链路,是不是都要靠“谁吃谁”来解决问题?

国与国之间,还是可以通过互利实现“和而不同”。为什么一个国家内部的兄弟城市都要搞“吞并战争”?

在“同而不同”和“和而不同”之间,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更多都市话题,请关注孙陌生微信都市战(ID:sunbushu12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reetrip88.com/baike/8928.html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