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脱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经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先简单描述一下需要总结的内容,也就是你学到了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思考。
最后总结我们对此事的看法和进一步的思考,以及思考后的想法和体会。
扶贫运动先进事迹经验1
用心用情做好扶贫路上的“宣传员”
“脚下有多少泥,报道就有多少力”,这是_自治县新闻传媒中心主任时刻提醒记者的话。在扶贫报道中,无论严寒酷暑,她都从不缺席,翻山越岭,与记者一起奋战在宣传报道的第一线。
发现好典型,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使之成为扶贫战场上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
在_自治县农产品集散中心,新闻媒体中心主任_正和记者们一起聚焦农产品产销对接脱贫的新举措。在此之前,他们去过许多贫困的村庄实地拍摄工业发展情况。
了解贫困户和合作社对农产品产销对接新举措的看法,只是为了真实报道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成功经验,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信心和力量。
宣传报道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绩,找好典型,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既能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的思想共识,又能实现所需信息的交流,为各地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减少摸索环节。
正因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从来没有放松对解决贫困问题的报道。《_新闻》开设了春季攻势、秋季攻势、英雄谱、基层干部争先锋、展风采等栏目。
组织记者深入基层进行报道。自春季反贫困运动以来,已有700多篇关于扶贫的报道。其中有300篇文章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上宣传播出,为扶贫工作提供了舆论支持和精神力量。
为加强舆论引导,让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重点,_组织中层干部到桐梓县等地广播电视台学习,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宣传力量,发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微_》的作用。
让干部群众随时随地了解各类扶贫信息。
除了宣传工作,让_时刻记住结对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一有空闲时间,就去帮扶对象家里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贫困群众申请各种补助,想方设法为贫困户的发展寻找出路。
作为一个媒体人,“加班熬夜,东奔西跑”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_从1988年开始在媒体行业工作了29年,从未想过离开。涉及宣传报道的大事数不胜数。
获得过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称号。
扶贫运动先进事迹经验2
_,女,群众,汉族,大专学历,目前在_区_镇担任扶贫专员。
在_区_镇,人们提起_这个名字都会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呼她陈专员。八年来,她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为山区贫困农民架起了一座致富的金桥。
第一,扶贫专员,责任重于泰山
2001年1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_镇农业服务中心从事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没有国家这么多年扶贫开发的巨大持续投入,也许很多地方很多农民还在贫困线上徘徊,特别是那些基础条件差的贫困地区,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步入小康生活。”接受一份新工作,
她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如泰山。
为了尽快掌握全镇扶贫工作的整体情况,她深入村社,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逐户走访,摸清了全镇18个村(居)852户贫困户2909人的村情、户情,这对全镇的扶贫工作非常有价值。她是一个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人。
既然不可避免的要和她谈,那贫困村项目呢?不知道一个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完成了没有,同事和村干部给她起了个扶贫专员的外号——陈专员。
第二,真心帮扶,爱心扶贫
_镇外坝村二组村民李建华是榨菜种植和半成品加工大户。他拥有一个200立方米的榨菜池,一次可以腌制200吨榨菜。加工销售后,一池榨菜收入可达8万元,他过着一种美味的生活。
但两年前,李建华还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农民。他一年五六千元的收入,让这个家庭过着拮据的生活。
20__年,外坝村启动了整村扶贫工程。在_的鼓励下,李建华开始种植榨菜,发展半成品加工,当年就尝到了甜头。_年,他流转土地150亩,大规模种植榨菜及半成品,榨菜池扩大到200立方米。
在其发展过程中,李建华遇到了财务困难。_得知后,我多次帮他协调贷款事宜,最终帮他解决了资金问题。
“如果不是陈专员帮我解决了经济上的问题,我们一家怎么过得这么好!”李建华朴实的话语中充满了对_的感激。
第三,用心坚持,写好扶贫答卷
“在全市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是_区向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能否如期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是对全区所有扶贫干部能力、素质和决心的全面考验。这份答卷能不能交上来,能不能交好,时刻牵动着我的心。
“她有义务献身于这项工作。我们和_镇广大党员干部一起,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工作。半年多来,她先后多次到18个村进行具体指导,19次深入6户互助贫困户家中。
帮助他们制定扶贫计划,指导产业发展,给他们送去关怀和希望。“全镇共召开脱贫攻坚动员大会、推进会、研讨会121次,悬挂固定标语80条,完成专题宣传专刊8期,编发脱贫攻坚简报20份,工作简报22份。
播出稿件8篇,报道信息125条,电视台、巴渝都市报播出新闻稿件42篇。
托盖村公路8条,23.51公里;翻修18条50.6公里长的社会道路;硬化平桥村道路1 3公里;硬化3个村93条人行步道,29.23公里;新建日处理能力1500立方米的泰和集中供水工程。
安装供水主管及入户支管120公里,解决5个村2714户9500人的饮水安全;从八方北水厂扩建管网,安装平桥村管网18公里,解决178户856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北集村新修渠堰3.7公里,
覆盖6个社区近1000亩农业灌溉。贫困村支柱产业发展迅速,中药材450亩,蔬菜300亩,香菜450亩,辣椒600亩,李子200亩,水田、山坪塘养鱼60亩,养蚕15条,55户。
给384户贫困户送去了11000多只鸡,为贫困村的脱贫打下了长久的基础。
_镇新时期贫困村3个出售,全镇贫困户852户2909人脱贫。“_谈论这些简单的数字是无动于衷的,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为这些数字付出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经过市里的检查验收,_镇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的目标。
向区委区政府和_镇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了做好扶贫工作,这位同志基本上是没日没夜地投入工作。5个2,白人黑人,都处于工作状态,他只想着工作,连父母孩子家庭都顾不上。”她对她的家庭充满了负罪感,
但是我放不下那个扶贫情结。
乡镇的扶贫专业人员都是兼职。他们不仅要在扶贫方面尽自己的一份力,还要对部门的其他方面负责。很长一段时间,我要负责村里扶贫项目的实施,进出农户家是每个人都躲不开的苦差事。_全区24个涉农乡镇的扶贫工作一茬接一茬。
很少有人能在这个岗位上坚持3年以上。_是_全区唯一一个在扶贫岗位上干了9年的干部:扶贫是做好事积德的大事,她喜欢被人叫陈专员!
脱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_,男,汉族,1977年出生于_县_镇_村,小学毕业后辍学外出务工,在_漳州创办太尔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在商海打拼的_时刻不忘家乡发展,竭力捐资助学,为_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脱贫攻坚需要多方发力,作为一名从_走出去的企业家,我应该尽一份力!”
1990年,小学毕业、年仅13岁的_揣着奶奶借来的50元路费,离开家乡,跟着老乡前往海南打工。干过搬砖、扛钢筋、清理下水道的脏活累活,学过武术,当过武术教练,积累一定的人脉和经验后,
与朋友一起创立太尔科技有限公司。_年,_率领太尔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骨传导声学领域第一股。
回望外出打拼的轨迹,_无限感慨地说:“咱们_人吃得苦!”正式凭着这一股拼劲儿,_在_漳州打拼成一片天地。作为从_走出去的企业家,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从通高速到建机场,从红叶节到全域旅游,
从_脆李到农产品开发,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让_兴奋不已。_年,党中央作出扶贫开发部署后,_更关注家乡脱贫攻坚工作。_年10月17日,在全国第二个扶贫日活动中,
_委托县人大活动办为困难群体和孤寡老人一次性捐款500万元。
“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作为一名曾经辍学的打工仔,我有责任帮助家乡贫困大学生!”
_年6月,_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代表主题活动”中,向各级人大代表和_籍企业人士发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倡议。远在_漳州的_从网上得知消息后立即与_县人大活动办取得联系。
“因为早年辍学,我深知失学之苦。”_动情地说,“作为从_走出来的企业家,我愿意以个人名义资助家庭贫困的高中应届毕业生。”随后,县人大常委会活动办会同县教委和相关学校对符合条件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筛选,
拟定资助名单。为让企业家的资助真正惠及贫困大学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观银亲自率队走访拟资助学生家庭,取消不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3人,因确实困难新增加2人。当年,35名大学新生获得每年6000元的资助,
共资助4年。第一批获资助的学生均出自_中学、官渡中学等_本地中学,目前正在西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就读。
今年高考结束后,官渡镇店子村11组魏洪燕考取成都理工大学,因父母双双残疾,拿到通知书的魏洪燕却高兴不起来。得知魏洪燕的家境后,_承诺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像魏洪燕一样,
全县65名贫困大学生新生获得_每年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4年。去年以来,_捐资助学金额达240余万元。
“扶贫先扶志,作为一名在外打拼的创业者,我用自身经历激励家乡学子!”
为让贫困大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_在捐资助学的同时,更关注资助对象成长成才。_年3月和8月,_两次专程回到_,走访资助对象家庭,与贫困大学生座谈。
“贫困是暂时的,我们要有信心和决心摆脱贫困,你们当务之急是要念好书,学好知识,掌握本领,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乡和家庭作贡献!”在与_中学贫困学生座谈时,_一遍遍鼓励贫困学生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为适时了解掌握资助对象的读书情况,_与近百名贫困学生建立了微信群。_每天都要抽时间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虑,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抱龙镇泉水村5组高达品的父亲瘫痪八年之久,一家三口全靠母亲种地为生。
成绩优异的他今年高考被厦门大学临床医学院录取。说起填报医学院的初衷,高达品含着眼泪说:“_叔叔的励志故事让我很感动,我要学好专业为像父亲一样的病人服务,回馈社会。”
反哺家乡在路上。_表示,资助家乡贫困大学生是他的第一个愿望,他还希望在_建设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和一家三甲医院,切实改善家乡人民的就学和就医条件。
脱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4
一直在路上的“牛”书记
奔走于村寨之间,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取福利,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_镇党委书记——_。今天“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专栏播出,_:一直在路上的书记。
还没到上班时间,_就在办公室忙碌的整理着资料,准备下乡实地调查_镇危房改造的情况,到办公室仔细的交代了工作以后,_就出发来到了_村官家地组的贫困户何顶才家中,与他亲切的交谈。
详细的了解了何顶才的家庭情况以后,_又和他拉上了家常,鼓励他发展产业,早日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从何顶才家出来,_又到了其他几户危房改造的村民家中,给他们提建议、出主意,在查看了危房改造后,_又到了官家地组的_牛养殖场查看_牛的养殖情况,与养殖户交流养牛的经验。
_年底,_通过不断的调研与摸索,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户联保”的_牛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_镇全镇10个村已实现全覆盖,参与农户170户,共养牛852头,
“五户联保”经验在全县上下推行,为_的产业脱贫翻开了新的篇章,大家也亲切的称他为“牛”书记。
从官家地组出来,一路崎岖,_又来到了纸厂村村委会,指导工作人员收集资料,随后又叫上相关的负责人到纸厂村庭院硬化的施工现场去实地调查。
夕阳已经快落下山坡,早已过了下班时间,_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因为放心不下蔬菜、水果种植的情况,_又到了小寨村的水果种植基地,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种植和收成情况,
看到娇艳欲滴的新鲜提子和农民忙碌的身影,_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夜幕降临,_又转到前进村,在村民家中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就移民搬迁的工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就是_自_年以来就任_镇党委书记以来的工作常态,一心一意扑在岗位上,奔走于村寨之间,为_人民谋福利、谋发展,
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这是_始终坚信的工作准则,同事都评价他为“一直在路上的书记”,正因为这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精神,_才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爱戴。
_镇共有人口2.4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占了4611人,为了让这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_紧密围绕中央、省、市、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在_镇积极发展_牛养殖、蔬菜种植、茶叶种植等多种产业,
为人民群众真正的谋福祉,创新路。
脱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
贫困山区的致富带头人贫困家庭的脱贫主心骨
_,42岁,中共党员,_市_县_族乡_村人,现任_县_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坚守大山11年,从一名返乡创业人员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引领带动当地群众种植反季节蔬菜15000多亩,
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让绿色蔬菜成为高山乡镇的支柱产业。
“我只是天天跟乡亲打交道的农民头儿”
8月27日,记者在_县扶贫办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蜿蜒跋涉,终于驱车来到了深藏在大山里的_公司“菜蓝子”基地。
所行之处,记者就被漫山遍野的蔬菜所震撼了。“看,那些地里全是蔬菜,有萝卜、甘蓝(又名包包菜)、白菜等。”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蔬菜成熟后,都将送到_的公司里去,集中粗加工后再运向外地销售。
汽车在蔬菜园子里咆哮着奔跑了近二十分钟后,到达了_农业开发公司。刚下车,记者看到该公司门前的坝子里,十多个妇女背着背篓,围着一个穿着西装的男子讨论着什么。“那就是我们此行要见的人_。”工作人员说。
“账单子拿过来我看看,你家里今年不错哦,两个月收入4000多。”_数着人民币,微笑着跟对面的妇女交流着。
“这还不得感谢你,没得林老板的大力支持,我们这些菜早就进猪圈了。”旁边的妇女跟着附和起来,随即就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我们并没打扰这和谐的一幕,十多分种后,挨个数完钱,这些妇女们满带着微笑和收获离开,_才注意到我们的到来。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听扶贫办的人说你们要来采访,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其实没什么好采访的,我只是一个天天跟乡亲打交道的‘农民头儿’。”_说,刚刚那些妇女,都是周边零散的村民,
自家种植的甜玉米吃不完,都是一背篓一背篓背过来卖的,只要能变现的农副产品,_一律收下。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并能坚持到底的人”
1993年,_高中毕业后,便远赴_砖厂打工。但他对笨重的体力活儿没有兴趣,辗转来到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做经纪人,他敏锐发现其中商机无限,便将经纪人活动流程记录了下来,准备将来回乡创业。_年,
_联系到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的一位老板,一边负责生鲜配送,一边学习观察批发市场的运作方式,累积了经验。
_年,_回到家乡,依靠打工赚回来的经验和资本,结合本地特色,个人投资150万承包土地300多亩,利用龙桥乡1200至1800米的海拔优势,发展高山无公害反季蔬菜。
“根据在寿光和广州学回来的经验,一开始就施行‘订单农业’的模式,跟周边农户协作发展。”_回忆说,那时候规模还不算大,所以一切十分顺利,农户赚了,他自己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这时候他便想着扩大规模发展,
于_成立了_农业开发公司。
“成立公司的这一年,由于不懂种植、加工和管理方面的技术,仅收获期的一个月就亏损了80万元,这一棒差点将我打趴下。”_谈起往事仍心有余悸。“还好当年打工时结识的_老板听说后,
派出3名技术人员驻地指导了近两个月,救我于危难之时,在下一个收获期的两个月时间里,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
这更坚定了_的信心,他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百姓发财,公司发展”的目的。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并能坚持到底的人!”_这样说到。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在_的倡导下,公司积极履行企业帮村产业带动责任,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产前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合同价回收”的方式,以“订单农业”示范带动_族乡五个村_多户村民,
对所有贫困户交售给公司的蔬菜给予40元/吨的额外补助。
“好多贫困户逐渐富裕起来了,都走出了贫困。现在公司帮带的村民中还剩下200多户贫困家庭。”_说,这200户当中,有21户是深度贫困户,他把这21户当成重点照顾对象,采取“无形股”的方式进行重点帮扶,
同时聘用到公司做帮工,加上土地分红等利好,_有信心在一年时间里让这些农户实现脱贫。
为此,我们走访了深度贫困户黄思波一家,因为他也是领到提前分红的贫困户之一。从种植基地出发继续深入大山区近半个小时的路程,到达黄思波家中,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土家族人。
“旁边这两间小平房是去年才修的新房。新添置了电视、洗衣机、农耕机等。”黄思波带着我们参观他新落成的房子,那年旧的木板老屋依然保存在那里,与新房构成了鲜明对比。“两个女儿一个上大二了,一个上高中,
如果不是跟着林总种菜,这一年不知道怎么过日子。”
据黄思波讲述,在种菜之前,靠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一年收入只够家用,更别谈孩子的学费了,那一年两万多的支出,让农家汉子觉得十分无力。
在黄思波的蔬菜地里,_带着技术人员将近段时间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特别传授。“一定要注意管护,对病变的菜要及时清理,需要肥料我先垫资你直接拉过来,把你女儿上学的钱先准备好。”_知道黄思波的难处,
主动提出欠款提肥,后期出产再支付,这无疑解决了黄思波当前的燃眉之急。
“今年在林总的帮助下种了20多亩蔬菜,大部分是萝卜,保守估计收入在6万元左右。”黄思波信心十足地说,今年完全不为孩子们上学的事发愁了,这得感谢_的真心实意的帮助。
我们探究_真心真情帮助贫困群众的动力从何而来,_这样回答我们,“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我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的道理。”
_将公司发展植根于家乡广袤的田野,将个人追求融入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
公司先后获得“_县家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_县优秀私营企业”“_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_市种菜能手”等称号;_个人曾当选_市第三届劳动模范、_市第三届第四届人大代表,
被评为_年_市优秀共产党员、_年_市科普惠农带头人、_市首届“十佳”返乡创业明星。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脱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脱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reetrip88.com/baike/30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