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科普作文范文高中(载人航天科普作文大赛)

载人航天科普作文范文高中, 载人航天的科普作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明确这篇作文的主题,描述关于你要记录的题材的具体情况(包括对象、时间、地点等。).

然后详细描述你想描述的主题中印象深刻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物、人、物等。).最后,总结关于叙事主题的新收获或新感悟。

载人航天科学作文1

中国航天科技成就的背后,是传统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数据显示,载人航天科技人员中年轻一代占2/3以上,飞船系统40岁以上青年科学家和副总指挥占80%。探月工程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40岁。在54名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中,

65%的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这些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青年科技人员,既继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也烙下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印记。

王翔是载人航天团队中众多归国留学生中的一员。原本在外企工作环境优越,待遇优厚,但当得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他毅然回国。

“为国争光和实现个人价值并不矛盾。”现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的王翔说。

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相连,将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相连,青年航天员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每当神舟飞船上天,神州大地上总会掀起一股航天热潮。神六先进事迹报告团作全国巡回报告时,在各地引起轰动。这位太空英雄的故事被写进了各种版本的教科书。“像所有尖端技术一样,

航天事业从来不是用钱来衡量的。多次拒绝高薪聘请的火箭系统年轻副总设计师张志说。

正是有了为国争光的信念,有了敢于超越的意识,有了脚踏实地的作风,中国航天人用一系列科技奇迹告诉世界,中国人也能摘取高科技皇冠上那颗耀眼的明珠。

“每个航天员都是载人航天的一颗螺丝钉;载人航天事业也是祖国大船的螺丝钉。”神舟七号火箭系统总指挥刘玉说:同舟共济、团结协作,使中国航天事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飞跃,攀上了又一个新的高度。

载人航天科学作文2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与科学、求实、认真的优良作风息息相关。航天事业起步之初,在聂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倡导下

航天员树立了态度认真、要求严格、方法严格的“三严”作风。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严肃、周到、细致、稳妥、可靠的“十六字方针”。自集团公司成立以来,

强调从源头抓起,零缺陷管理,全过程控制,确保一次成功。不断总结型号研制、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新理念、新做法和新经验,提出并有效实施了一系列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提炼具有航天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严谨细致”工作作风,培育形成“零缺陷”系统工程质量管理方法。从“三严”作风到“十六字方针”,再到“严细”和“零缺陷”,

他们是科学、求实、认真优良作风在航天工程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宝贵无形资产。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集团公司始终把提高载人航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周密细致的规划,科学严格的管理,以极其认真、极其严肃、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部件、每一个产品、每一道工序。

真的是认真细致,有条不紊,精益求精,万无一失。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视质量为生命,以轻松的心态做好每一项工作,举一反三发现每一个隐患,以轻松的信心应对每一个挑战。

通过努力,我获得了神舟天妃的连胜。

始终秉持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载人航天工程涉及很多技术领域,涉及全国上千家单位,几十万科技大军。正是通过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历史性突破。这不仅是中国国情下发展航天事业的需要,

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在工程实践中,各条战线识大局、顾大局,团结协作,形成了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统一行动。首先是顾全大局。所有参与研究和试验的人员都树立项目“一盘棋”的思想,都服从和服务于大局,不分条件。

不计得失,保证整体需求。二是勇挑重担。载人航天工程技术复杂,规模庞大,合作单位广泛,合作项目众多,合作难度极大,要求极高。各单位和个人坚决服从工程发展需要,勇挑重担,哪里有困难就战斗在哪里。

第三是密切合作。总体设计与子系统之间、设计与技术之间、老一代专家与年轻开发人员之间、开发与支持服务第一线之间,要团结一心,按照“共同讨论问题、共同克服困难、共同掌握边际、共同分担风险”的原则。

不分主辅,相互配合,密切配合。四是大力配合。每一枚火箭、飞船、目标飞行器的成功研制和发射,靠的是集体智慧、集体力量、集体奋斗。各单位、系统、研究团队,无论前方后方,无论什么岗位,

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做到局部服从大局,局部服从整体,当下服从长远。

载人航天科学作文3

打开百度,找出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对接的图片。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但我的心情还是异常激动,像汹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有一天我会去太空。

终于在“2035年8月6日”乘坐“神舟100号”抵达太空,心情犹如汹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

现在,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我们都非常了解银河系内部的地方,于是我离开了银河系,进入了一个未知的星域。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星域,连美国人都没来过。

这一次,美国的“阿波罗100”和中国的“神舟100”一起来到这里。

刚进入这个星域,到处都是陨石。难怪美国人不敢来。这些陨石就像一群醉醺醺的疯子开着车到处跑。我们不敢再呆在这里了,于是乘坐神舟100迅速离开了这里。我们继续前进,避开了无数的陨石,最后,

我看到了一个星球,为了躲避陨石,我们立刻进入了这个星球。

这个星球虽然有类似地球上植物的东西,但是环境极其恶劣。突然,一声巨响,一个黑色物体直冲云霄。我们下了船,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

居然看到一个酷似人类的外星人说,“探索地球一万”发射成功。我想知道这些生物怎么会说中文。一个外星人发现了我们,走过来用中文对我们说:“亲爱的地球人,请帮助我们。”后来,我们了解到,

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很久,因为环境太差,想在地球上生活。他们还说去过地球,发现有很多人在用中文,就学会了说中文。

我们在这个星球上建了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发电厂,帮他们种了很多花草树木,让这个星球的天变蓝了,水变得晶莹剔透了。看到孩子们在绿色的草坪上玩耍,我们决定离开这个星球,回到地球。

当我们准备回国时,外星人要求和我们合影留念。我们俩都说要和平共处,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我们回到地球后,受到了_ _的亲切接待,并频频被授予和平奖。我非常兴奋。突然,眼前的一切都消失了。原来是一场梦。但是我相信有一天我会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载人航天科学作文4

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20__年神舟五号将杨利伟送上太空,20__年实现太空行走,20__年成功完成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中国的首次交会对接,再到这次神舟__号飞船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走过了什么历程?

从无到有,逐渐成熟

1992年9月21日,我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宇航员安全送入近地轨道,进行相关实验,并安全返回地面。

第二步是完成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任务。在此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空间实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

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实验。时至今天,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历经了无数的艰辛攻关,凝聚了航天人的不懈追求和心血汗水。

在航天科技集团某研究所,一个通体漆黑的工程部件摆放实验台上,这是天宫一号上姿态控制机构的核心部件——力矩陀螺。它通体漆黑,毫不起眼,但在太空中,它就像是一个走钢丝的人手中所握的平衡杆一样关键,

对于天宫一号飞行时的姿态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__年2月21日清晨,实验室内突然传出一声巨响,正在进行测试的力矩陀螺发生故障,高速旋转的部件瞬间卡死,剧烈的震动甚至将一些零件震脱。

相同的部件,包括国际空间站中的陀螺装置也曾经在太空中发生过问题,最后是通过航天飞机运送部件在太空中进行更换来解决,但对于中国现阶段的航天技术来说没有这个条件。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科研人员对每一个部件单独分析实验,甚至连钢轴都被一点点剖开,最终查清故障是由于高温测试导致了部件微小形变,最终形成卡死。为彻底解决这一隐患,科研团队进行了全面的优化设计,

而新设计的力矩陀螺在天宫一号上至今顺利工作1年多,各项性能指标堪称完美。

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关键性步骤,它成功突破了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访问在轨飞行器、女航天员首次太空飞行、航天员太空生活保障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圆满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确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目标,为自主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载人航天来说,一切为了航天员,对可靠性、安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为了这个要求,一方面是攻克难关,另一方面要排除安全隐患。这需要航天人细致入微的职业敏感和高度责任感。

脚踏实地服务社会

随着一个个难关被攻克,一个个隐患被排除,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无到有,逐步成熟。与此同时,载人航天技术也在向民用领域一步步扩展,一方面是航天科技成果的直接转化,而另一方面,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用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化,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步向国际标准看齐,载人航天为保证“高可靠”要求而特有的技术手段和管理优势也在民用领域逐步应用发挥。

在火箭结构强度试验大厅,中国未来的高铁列车所装备的空调系统,放在实验平台上,要在各个方向上都进行5小时的振动测试,模拟火车的高速运动时的震动,测试结束后,再拿下来通电运行,来验证这个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除了高铁设备,一些民用电子产品的身影也出现在了这个火箭实验厂房。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的温箱实验柜,计算机主机箱放在这里面,通过温柜从零下40度到零上60度的急剧变化,以及把湿度升到95%,测试计算机在各种条件下的是否能正常运转,测试它的可靠性。”

专家还介绍,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现在从高铁到汽车,从民用飞机到小家电,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寻求合作,除了航天技术成果的直接转化外,另一方面,

航天人对质量管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也在民用领域逐步的扩展应用,这也是航天人对国民经济从另一个角度所作的贡献。

中国航天不仅“仰望星空”,同时也“脚踏实地”。在各个领域服务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我国近年来研制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

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__项空间技术成果应用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而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同样也是载人航天事业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载人航天科普作文5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今天早晨7点30分28秒从大漠深处发射,7时49分,神舟十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继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之后,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开启了我国时间最长的载人太空飞行旅程。

在贺电中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这一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不但是科学上实质性的进步,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科技实力提升的体现。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号飞船,从“东方红”到“嫦娥”飞天,从无人飞行到太空驻留……这一切,

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在不断腾飞和跨越。

在今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1999年“神舟一号”绕地球14圈并安全重返地球,

20__年间航天人不懈奋斗、开拓创新,20__年神舟十一号将2名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中国航天史上立起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航天精神代代传承,航天梦想越来越近,国人为之欢欣鼓舞。

载人航天科普作文6

昨夜,阵阵寒意袭来,北风呼呼,秋意渐浓。但也就是在昨夜,浩渺的宇宙星辰之中,又多了一抹中国的光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位中国航天员将在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宇宙空间站中“出差”六个月,

完成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这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国的信念,也是属于中国的璀璨辉煌。

在人类探寻宇宙和日月星辰时,一辈又一辈的中国航天员们不断拨开未知的云雾,他们努力拼搏、不畏艰难,他们像一群追梦的少年,满怀理想,勇往直前地追寻着航天梦、中国梦,为他们点赞。

探寻苍穹,光耀中华,祝愿航天员们顺利圆满,平安归家,祝福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强大!

载人航天科普作文7

自神舟12号载人航天飞船任务完成之后,三名航天员回到了离别三个月的祖国。才过不久,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了。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担任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13号火箭发射了。可惜我没有及时观看直播,今天下午在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过程,

首先就是三位宇航员身穿宇航服坐上大巴车,向航空基地驶去,大巴车前还有交警骑着摩托车保驾护航。到了航空基地,三位宇航员进入了火箭,紧接着,话筒传来了“十,九,八……”每一个数字都十分激动人心,

最后听到了“点火”。随后,火箭的底座喷出了红色的火焰,烟尘向四处扩散,火箭也腾空而起,像一只穿云箭直插云霄,场面十分震撼,之后各个助推器也是分离了,神舟13号也是发射成功。

本来神舟12号的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呆了三个月,这本让我很吃惊。但没想到这次神舟13号的三名宇航员将要在太空中呆上半年,更是让我惊讶。他们为了给国家做贡献,放弃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六个月时间,很让人敬佩。

自东方红一号升空成功后,中国在航天事业接连取得重大发展,这一个个成功都是由无数个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努力奋斗,用无数汗水换来的。

据说神舟14号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升空,不得不说,祖国的速度真是太快了,火箭是一个接一个的升上天空。

载人航天科普作文大赛

载人航天科普作文8

6月20日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日子,因为中国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第一次把课堂搬到太空,实现了天地互动。它不仅吸引着无数中国人的眼球,还轰动全世界。

这次太空授课,女航天员王亚平是主讲老师,她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讲授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

这五个实验看起来都非常神奇,在我们生活中是无法见到这种奇特现象的。比如单摆运动演示,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把小球拉到一侧固定在一个位置松手,小球并没有做往复摆动,而是停在原地慢慢飘落。给它一个小小的力,

它就能做圆周运动,非常神奇!可在我们地球上,把小球拉到一侧再放手,它一定会围绕中线做往复运动,就如我们扎着马尾辫走路,辫子会均匀地左右摆动;必须给它一个足够大的力,它才会做圆周运动。

看来不一样环境会产生不一样的现象。在重头戏——水球演示中,王老师往水膜上一点点加水,水膜一点点变厚,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把红色液体注入水球,晶莹剔透的水球变成了红色的水球。

多么不可思议!在我们地球上,水不但不能形成水膜,更不可能形成大大的水球。平常我只见过肥皂水能形成水膜、水泡,可太空却是一个“梦工厂”,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形成了美丽的水球。太空真是藏着无穷的奥秘!

这五个试验让我大饱眼福,也让我了解了太空的神奇和奥妙,使我增长了许多科学知识,激发了我探索太空、探索宇宙的好奇心。从今天开始,我将更加刻苦学习,吸收知识,增长才干,保护好视力,锻炼好身体,

长大后成为一名航天员,搭乘我们的宇宙飞船去探索深邃的太空、浩瀚的宇宙,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我将努力去开发太空的资源为国家所利用,赶超美国,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航天梦而努力奋斗。

载人航天科普作文9

60多年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不断努力奋斗的真实体现。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

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将再一次实现新跨越: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正按计划开展研制,以实现运载火箭整体的“更新换代”;长征五号火箭将先后执行多个重要发射任务,

支撑我国探月三期月球采样返回、2020年火星探测器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的稳步实施;重型运载火箭有望在2030年实现首飞,使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水平和能力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空间运输的方式也将实现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等重大突破。不难想见,随着中国航天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必将承载着中国的航天梦,

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一次次飞向太空,开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长征”。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次发射,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500次、1000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

等待着我们去不懈奋斗。

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新的更大的“航天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为精彩的中国印记。

载人航天科普作文10

20__年10月17日7时30分,点火,起飞,脱离大气层……一切都那么顺利。这次神舟十一号的任务是和天宫二号对接,它一定能完成祖国交给它的任务的!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

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飞船搭载两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30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中国,上个世纪初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经常被其他国家欺负,被别人抢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国家却有一群顶天立地不屈不饶的人,他们有着梅花一样坚强的精神。哦,

是他们创造出了现在的中国;是他们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也是他们帮助中国一步步走向成功!中国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但现在,神舟十一号发射了,神舟十一号空间成功交会对接,

接下来还有神舟十二号……中国发射了那么多次火箭,每一次都创造出完美的奇迹!作为中国人,我深深地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

让我们中小学生了解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神舟十一号空间交会对接,预示着我国为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祝愿远在太空的宇航员叔叔们能够凯旋归来!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载人航天科普作文范文高中,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载人航天科普作文范文高中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reetrip88.com/baike/316441.html

      
上一篇 2023-11-06
相关推荐